湖北**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10万吨氨水充装站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零二*年一月
我国是公认的化工大国,绝大多数化工品产能都已居于世界第一。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化工已积累了相当的实力,尤其是近几年技术提升速度极快,各个子行业都不断有世界级装置投产,无论是规模还是先进性都居于全球前列,随着盈利的大幅改善,未来技术升级速度还会更快。
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动化水平已经逐渐形成较大的规模,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贡献,在日常生活中提供配套和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
在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下,氨在工业中的需求量逐步加大,氨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倍体积氨,水溶液又称氨水。
氨水又称氢氧化铵、阿摩尼亚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无色透明且具有刺激性气味,工业氨水是含氨25%~28%的水溶液。氨水易挥发,具有部分碱的通性,由氨气通入水中制得,主要用作化肥,无机工业用于制选各种铁盐。毛纺、丝绸、印染等工业用于洗涤羊毛、呢绒、坯布,溶解和调整酸碱度,并作为助染剂等。有机工业用作胺化剂,生产热固性酚醛树脂的催化剂。由此可见,氨水作为重要的无机化学品,不仅仅在用途上很广,其产生的经济价值也十分可观。
结合当前我国化工产业发展态势及宏观政策导向,产业的利好政策环境将为项目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该项目产品氨水性能优异,应用范围广泛,经济效益非常显著。项目企业将充分利用项目建设地资源优势、交通优势以及公司综合实力等优势,实施10万吨氨水充装站建设项目。
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使项目企业赢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还可弥补氨水市场需求缺口,满足当前市场对氨水的极大需求,对于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项目建设具备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项目实施将为项目方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建设单位
1.1.3项目建设性质
1.1.4项目建设地点
1.1.5项目负责人
1.1.6项目投资规模
1.1.7项目建设规模
1.1.8项目资金来源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
1.3编制依据
1.4编制原则
1.5研究范围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2.1项目提出背景
2.2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2.1促进项目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2.2.2满足我国工业用途需求的需要
2.2.3满足黄石市工业用途需求,促进黄石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2.2.4满足黄石市水泥厂生产线脱硝需求的需要
2.2.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2.6增加当地就业带动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2.7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政策可行性
2.3.2技术可行性
2.3.3管理可行性
2.3.4财务可行性
2.4可行性分析结论
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3.1我国化工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3.2液氨主要用途分析
3.3氨水的用途分析
3.4氨水制冷的优势分析
3.5市场分析结论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4.1地理位置选择
4.2区域建设条件
4.2.1区域地理位置
4.2.2区域地形地貌条件
4.2.3区域气候条件
4.2.4区域交通条件
4.2.5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5.1总图布置原则
5.2土建方案
5.2.1总体规划方案
5.2.2土建工程方案
5.3总平面布置及主要建、构筑物
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5.4.1给排水
5.4.2供电
5.5道路设计
5.6总图运输方案
5.7土地利用情况
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第六章产品方案及技术方案
6.1主要产品方案
6.2产品标准
6.3产品价格制定原则
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6.5项目产品生产工艺
6.5.1工艺设计指导思想
6.5.2项目产品工艺流程
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7.1主要原材料供应
7.2主要设备选型
7.2.1设备选型原则
7.2.2主要设备明细
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
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8.2.1能源消耗种类
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8.5.1工业节能
8.5.2节水措施
8.5.3建筑节能
8.5.4企业节能管理
8.6结论
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9.1设计依据及原则
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9.1.2设计原则
9.2建设地环境条件
9.3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9.3.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9.3.2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9.4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9.4.1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9.4.2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9.4.3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9.5绿化方案
9.6消防措施
9.6.1设计依据
9.6.2防范措施
9.6.3消防管理
9.6.4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10.1编制依据
10.2概况
10.3劳动安全
10.3.1工程消防
10.3.2防火防爆设计
10.3.3电力
10.3.4防静电防雷措施
10.4劳动卫生
10.4.1防暑降温
10.4.2卫生
10.4.3照明
10.4.4个人防护
10.4.5安全教育及防护
第十一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11.1组织机构
11.2劳动定员
11.3人员培训
11.4福利待遇
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规划
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12.2建设工期
12.3实施进度安排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3.1投资估算依据
13.2建设投资估算
13.3流动资金估算
13.4资金筹措
13.5项目投资总额
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第十四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14.1总成本费用估算
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14.1.2产品成本
14.1.3平均产品利润
14.2财务评价
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14.2.3不确定性分析
14.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
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15.1项目风险因素
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15.1.2技术风险
15.1.3市场风险
15.1.4资金管理风险
15.2风险规避对策
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第十六章招投标方案
16.1招标依据
16.2招标内容
16.3招标程序
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17.1结论
17.2建议
附表
附表1销售收入预测表
附表2总成本表
附表3外购原材料表
附表4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附表5工资及福利表
附表6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附表7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附表8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附表9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10资产负债表
附表11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附表12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附表13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附表14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10万吨氨水充装站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
湖北**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1.1.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项目
1.1.4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黄石市化工工业园
1.1.5项目负责人
报告编制人:中投信德杨刚工程师
1.1.6项目投资规模
本项目总投资为.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00万元(土建工程为.50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00万元,土地费用.00万元,其他费用为54.80万元,预备费32.7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00万元。
本项目建成后,达产年可实现年产值.00万元,年均销售收入为.1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89万元,年均净利润.42万元,年均上缴税金及附加为22.94万元,年均上缴增值税为.43万元;投资利润率为46.49%,投资利税率59.11%,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38.56%,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3.89年。
1.1.7项目建设规模
本项目达产年设计生产能力为:氨水充装吨/年。
本次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0亩,总建筑面积.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
1.1.8项目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资金.00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为项目企业自筹。
1.1.9项目建设期限
本项目工程建设从*年5月至11月,建设工期共计7个月。
1.2项目承建单位介绍
略
1.3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3.《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0)》;
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年)征求意见稿》;
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
6.《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
7.《现代财务会计》;
8.《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
9.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
10.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
1.4编制原则
(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将该企业现有条件(设备、场地等)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
(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产品生产技术,设备选用国内最先进的,确保产品的质量,以达到企业的高效益。
(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
(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
(5)设计中注重环境保护及节能降耗,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
1.5研究范围
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产品生产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产品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报告来源:中投信德杨刚工程师,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