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250110/m7uz9jr.html

题12化学综合实验选择题

1.

A

由图示可知,钙离子、钠离子、镁离子在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交换出了氢离子,设树脂的组成成分为RH2,可知交换时发生的反应为RH2+Ca2+=RCa+2H+、RH2+2Na+=RNa2+2H+、RH2+Mg2+=RMg+2H+。A项,由分析可知,钙离子、镁离子和氢离子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水中阳离子的种类和数量都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B.阴离子交换树脂吸收阴离子,所以经过阴离子交换树脂后,溶液中的NO3-、SO42-、Cl-被树脂吸收而除去,故B正确;C.溶液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成正比,通过净化处理后溶液中阴阳离子被除去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性降低,故C正确;D.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氢离子,经过阴离子交换膜后生成水,说明经过阴离子交换膜时发生中和反应,所以阴离子树脂填充段存在反应H++OH-=H2O,故D正确。

2.

D

A.该装置均可采用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备的仪器,不能用普通玻璃,会被生成的HF腐蚀,A正确;

B.装置Ⅰ为高沸点的硫酸制备低沸点的HF,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F2+H2SO4=CaSO4+2HF↑,B正确;

C.HF易溶于水且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需要防倒吸,装置Ⅲ的作用是安全瓶,防止倒吸,C正确;

D.先通HF气体溶解氢氧化铝,再加Na2CO3溶液,D错误;

答案选D。

3.

B

H2还原WO3制备金属W,装置Q用于制备氢气,因盐酸易挥发,则①、②、③应分别用于除去HCl和H2S、氧气、水蒸气,得到干燥的氢气与WO3在加热条件下制备W,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氢气,以避免W被重新氧化,以此解答该题。A.气体从焦性没食子酸溶液中逸出,得到的氢气混有水蒸气,应最后通过浓硫酸干燥,故A错误;B.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前,应检验氢气的纯度,以避免不纯的氢气发生爆炸,可点燃气体,通过声音判断气体浓度,声音越尖锐,氢气的纯度越低,故B正确;C.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氢气,使W在氢气的氛围中冷却,以避免W被重新氧化,故C错误;D.二氧化锰与浓盐酸需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而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故D错误。故选B。

4.

C

A.先打开装置甲的分液漏斗活塞,使稀硫酸与Zn粒反应生成H2排净装置内的空气后再点燃装置丙的酒精灯,故A正确;

B.装置乙中的浓硫酸作用为吸收产生H2中的H2O,丁中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用于检验H2O的生成,故B正确;

C.无论有无铁粉生产,装置丙中的物质遇稀硫酸都会有气体生成,(FeCO3+H2SO4=H2O+CO2+FeSO4;Fe+H2SO4=H2+FeSO4),故C错误;

D.若有CO2生成,则装置戊中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尾气为H2可以点燃去除,故D正确;

故选C。

5.

D

A.装置③可防倒吸,⑤中氢氧化钠可吸收④未反应的有害气体,A项正确;B.②中反应可生成SO2进入④中,SO2与NaOH溶液可生成Na2SO3,SO2与H2O2在NaOH溶液中可生成Na2SO4,如NaOH过量,则产物还含有NaOH,B项正确;C.反应④结束时,应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关闭K2,打开K1,因为二氧化硫是污染性的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故①中NaOH溶液吸收②产生的尾气,保护环境,C项正确;D.高于60℃时,NaClO2分解生成NaClO3和NaCl,如用常压蒸发结晶,NaClO2易分解,故可采用减压蒸发结晶,D项错误。答案选D。

6.

D

A.打开弹簧夹甲的目的是保持压强平衡,A正确;

B.浓NaOH溶液用于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环境,B正确;

C.H2O2在反应中失去电子,作还原剂,C正确;

D.98.3%的硫酸中c(H+)很小,反应较慢,D错误。

故选D。

7.

C

A.装入药品后,滴加稀硫酸,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产生CO2,打开K1,关闭K2,浓硫酸将CO2气体干燥,先用CO2排进装置内的O2,一段时间后,再加热铜丝,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够干燥除去CO2气体中的水蒸气,防止其与铜反应干扰实验的验证,B正确;

C.若打开K2,关闭K1,玻璃管中的铜丝由红变黑的现象时,则证明有O2生成。由于Na2O2与H2O反应也产生了O2,因此不能证明“有水时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C错误;

D.实验观察到铜丝未变化,则可得出结论“干燥的CO2不能与Na2O2反应”,在没H2O的情况下,没有生成O2,说明干燥的CO2不能与Na2O2反应,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8.

D

A.实验时应先打开K,再通入,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净后,加浓硫酸,故A正确;

B.ClO2易爆炸,通N2的主要目的是稀释ClO2并使生成的ClO2进入后续装置,故B正确;

C.装置②为安全瓶,可起到缓冲气流并防止倒吸的作用,故C正确;

D.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lO2+H2O2+2NaOH=2NaClO2+O2+2H2O可知,NaClO2为还原产物,O2为氧化产物,故D项错误;

故答案选D。

9.

D

本题从海水中提取溴过程中,先向海水中通入氯气,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2Br-+Cl2=Br2+2Cl-,Br2被空气带入吸收塔,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Br2+SO2+2H2O=H2SO4+2HBr,得到HBr浓溶液,在向此溶液中再次通入氯气,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2HBr+Cl2=2HCl+Br2,最后通过蒸馏得到液溴,据此分析解题。

A.以淡化后的浓缩海水为原料,将Br-初步浓缩,故可提高制溴的效益,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水蒸气能够加快溴的挥发,吹出过程中,可用水蒸气替代空气,使溴和水蒸气一起蒸出,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吸收过程中,溴单质转化为氢溴酸,实现和空气分离,C正确;

D.若用该法得到1mol溴单质,在溴的富集过程中消耗1molCl2,最后制备过程中再消耗1molCl2,所以至少消耗氯气2mol,D错误;

故答案为:D。

10.

C

柠檬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因此当馏出液无明显油珠,澄清透明时,说明蒸馏完成,A项正确;蒸馏结束后,为防止倒吸,先把乙中的导气管从溶液中移出,再停止加热,B项正确;长导管可作安全管,平衡气压,防止由于导管堵塞引起爆炸,温度计在甲装置中没有作用,C项错误;因为得到的精油中含有其他成分,所以要想得到纯精油,还要进行分液、蒸馏操作,D项正确。11.

B

A.过程Ⅰ发生的反应为Cu和稀HNO3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Cu+2NO3-+8H+=3Cu2++2NO↑+4H2O,故A正确;B.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里生成硝酸铜,根据氮元素守恒,溶液中c(HNO3)应比原硝酸浓度减小,不会增大,故B错误;C.加入NO2后反应速率加快,说明NO2对该反应具有催化剂,故C正确;D.再抽入空气,空气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产生硝酸,铜可以继续溶解,故D正确;故选B。

12.

A

在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氨气(吸氨塔)使溶液呈现碱性,再通入CO2(碳酸化塔),在碱性环境下CO2溶解能力增强,与氨气反应生成碳酸氢铵,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从溶液中析出,回转焙烧炉加热后转化为纯碱、水和二氧化碳,母液中的NH4Cl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NaCl大,在低温下却比NaCl溶解度小,在5℃~10℃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可使NH4Cl单独结晶析出,剩余氯化钠溶液可再次投入使用,据此来解答。A、由工艺流程图可知,进入碱母液储罐的只有氯化铵,再加入氨气后,会产生氨水,所以碱母液储罐中的溶质是氯化铵和氨水,故A错误;B、海水淡化工厂中,经对海水分离、提纯和浓缩可得到饱和氯化钠溶液,用于下一步进入吸氨塔,故B正确;C、经过“冷析”和“盐析”后,体系为过饱和的NH4Cl溶液,存在溶解平衡:NH4Cl(s)?NH4+(aq)+Cl-(aq),故C正确;D、该流程中,二氧化碳中的碳原子最终全部进入纯碱中,碳原子利用率理论上为%,故D正确。

13.

D

装置丁是用于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硬质玻璃管与钙或CaH2反应,碱石灰不能吸收H2,过量氢气应收集或点燃,D项错误。14.

C

根据题中提供的装置完成制备氮化锂的实验,CuCl的盐酸溶液能定量吸收CO,且易被O2氧化,所以应该在氧气吸收完毕后再吸收CO,装置a中连苯三酚碱性溶液能定量吸收少量O2,装置b中氯化亚铜盐酸溶液能定量吸收少量CO,装置c中浓硫酸干燥氮气,再与锂反应,为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装置d,实验装置的最后要连一个干燥装置。A.氮化锂遇水蒸气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和氨气,干燥管e中试剂为碱石灰,为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等进入d装置,故A错误;B.应该先通入氮气再点燃酒精灯,故B错误;C.a、c中试剂分别为连苯三酚碱性溶液、浓硫酸,故C正确;D.a装置若换成盛装炽热铜粉的硬质玻璃管,可除去O2和CO,但同时生成的CO2与锂发生剧烈反应,故D错误。故选C。

15.

D

A.氯化钠、水、氨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氯化铵,反应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由于氨气在水中溶解度较大,所以先通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故A正确;B.氨气是污染性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②的干燥管中可盛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作用是吸收多余的NH3,故B正确;C.向步骤Ⅰ所得滤液中通入氨气,加入细小的食盐颗粒,增大溶液中铵根离子、氯离子的浓度,并降温,会析出NH4Cl,故C正确;D.加热分解碳酸氢钠不能使用烧杯,故D错误。故选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