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电离:物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解离提供离子的过程

电解质:可以电离的化合物(常考)。

非电解质:不能电离的化合物(常考)。

电离方程式:用方程式表示电解质电离的过程。

完全电离:溶解的电解质全部变成离子。

部分电离:溶解的电解质只有一部分变成离子,其余以分子形式存在。

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导电能力:一般指溶液的导电效果,与离子浓度有关。

二、逻辑及学习目标

1、本部分逻辑:

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大多是通过离子进行的,物质溶解后分解提供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此外,物质熔化后变成离子的过程也称为电离。

可以电离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不可以电离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在电解质的基础上,电离比例为%时完全电离,称为强电解质,电离比例小于%时为部分电离,称为弱电解质。

2、学习目标

理解导电、导电能力、电离、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等概念并梳理清楚其关系(常考其辨析)

具备判断常见物质的导电能力、能否电离、是否属于电解质的能力

准确书写常见酸、碱、盐以及特殊类型物质(弱酸、弱碱、酸式盐)的电离方程式

三、思维导图四、知识总结1、导电、电离

导电机理:

金属:电子的定向移动。

物质的溶液/熔融态:带电离子的定向移动,而非电子的移动。

物质提供离子的过程→电离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者高温的条件下(熔融态)发生分解得到带电的离子的物质,重点在于提供离子,称为电解质。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不能提供离子的物质,成为非电解质。

易错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均不属于电解质或非电解质。

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活泼金属的氧化物。

常见的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NH3,蔗糖,酒精等。

3、导电、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三者的关系梳理

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发生电离(如金属单质或石墨)

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单质或石墨)。

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的水溶液(如熔融的NaCl)。

某物质的水溶液导电,该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CO?、SO?、NH?)。

不导电的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如NaCl的水溶液等混合物)。

可以电离的一定是电解质。

不可以电离的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如O?等单质)。

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HCl气体)。

电解质不一定发生电离(如HCl气体)。

4、电离程度与强/弱电解质

电离程度=%的物质→强电解质物质:六大强酸、四大强碱和绝大多数盐

电离程度<%的物质→弱电解质物质:弱酸、弱碱

5、溶解性、导电能力与强弱电解质的关系梳理

5.1电解质强弱与溶解性无关

易溶物质不一定是强电解质(如CH?COOH)

难溶物质不一定是弱电解质(如CaCO?)

5.2电解质强弱与导电能力无关

导电能力强不一定是强电解质(如浓氨水)

导电能力弱不一定是弱电解质(如低浓度的CaCO?溶液)

6、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6.1常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下列为NaCl和CH?COOH的电离方程式

NaCl=Na?+Cl?

CH?COOH?CH?COO?+H?

步骤及注意事项:

左侧写化学式,右侧写对应离子及数目(根据系数确定)

强电解质,方程式中间用“=”,弱电解质用“?”

6.2弱酸弱碱及酸式盐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6.2.1多元弱酸/弱碱

H?CO?的电离方程式(分两步)

H?CO??HCO??+H?

HCO???CO?2?+H?

Al(OH)?的电离方程式(一步写完)

Al(OH)??Al3?+3OH?

多元弱酸的电离方程式分步书写(每步电离一个H+),多元弱碱一次性书写完

6.2.2酸式盐

在水溶液中

NaHSO?中的酸式酸根需要拆成H?和SO?2?,如下

NaHSO?=Na?+H?+SO???

其余酸式盐的酸式酸根看做一个整体,电离时不拆,例如NaHCO?

NaHCO?=Na?+HCO??

熔融状态下

NaHSO?中的酸式酸根不拆

NaHSO?=Na?+HSO??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