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发酚的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在全环境监测大比武中,挥发酚的测定是一个重要环节。分光光度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挥发酚的测定。通过分光光度法,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水质中挥发酚的含量,为环境监测和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适用范围分光光度法在挥发酚的测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适用于各种环境监测场合,包括水质分析、土壤检测以及大气监测等。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高效地测定出挥发酚的含量,为环境质量的评估和改善提供科学依据。..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在挥发酚测定中的应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是一种重要的挥发酚测定方法,它广泛应用于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的检测中。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出各类水体中挥发酚的含量,为水质监测和评估提供有力支持。.2.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中的挥发酚测定在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的质量监测中,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测定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准确了解这些水体中挥发酚的含量,从而确保水质的安全与健康。
2.2..萃取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在测定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中的挥发酚时,萃取分光光度法被广泛采用。这种方法通过将水样中的挥发酚萃取出来,再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测定,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
3.2.2.检测范围与灵敏度萃取分光光度法在检测挥发酚时,具有显著的灵敏度。其检出限可达到0.mg/L,测定下限为0.00mg/L,而测定上限则可至0.04mg/L。这一方法使得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中的挥发酚含量能够准确且高效地被测定。
4.3.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可能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包括挥发酚。同时,生活污水中也可能存在挥发酚等污染物。这些废水如果不经过妥善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将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萃取分光光度法因其高灵敏度和准确度,成为了检测这些废水中挥发酚含量的有效手段。
5.3..直接分光光度法的适用性在检测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中的挥发酚含量时,直接分光光度法因其简便快捷的特性而备受推崇。这种方法的原理基于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通过测量吸光度与标准曲线对比,即可确定待测物质的浓度。由于其高灵敏度和准确度,直接分光光度法已成为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分析的首选方法。.3.2.检出限为0.0mg/L,测定下限为0.04mg/L,测定上限为2.50mg/L
6.萃取分光光度法2..方法原理
2...通过蒸馏法将挥发性酚类化合物从样品中分离出来,同时去除干扰物质和固定剂。
2..2.酚类化合物的挥发速度与馏出液体积相关,因此需要确保馏出液体积与试样体积相等。
2..3.在pH值为0.0±0.2的介质中,铁氰化钾存在下,被蒸馏出的酚类化合物与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橙红色的安替比林染料。经过三氯甲烷萃取后,在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2.2.干扰消除
2.2..氧化剂、油类、硫化物、有机或无机还原性物质以及苯胺类物质可能干扰酚的测定。
2.2.2.对于氧化剂(如游离氯),可以通过加入过量的硫酸亚铁来去除干扰。
2.2.3.硫化物可以通过加磷酸酸化,并在通风橱内搅拌曝气,直至生成的硫化氢完全逸出以消除干扰。
2.2.4.对于甲醛、亚硫酸盐等有机或无机还原性物质,可以分取适量样品于分液漏斗中,加硫酸溶液使呈酸性,然后分次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合并乙醚层后,再分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萃取,使酚类转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最后合并碱萃取液,移入烧杯中加热以除去残余乙醚,并用水将碱萃取液稀释到原分取样品的体积,从而消除干扰。2.2.5.油类干扰消除当样品中存在油类物质时,可以通过静置分离出浮油,然后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处理。
2.2.6.苯胺干扰消除
在酸性条件下(pH<0.5),苯胺可以通过预蒸馏的方式进行分离,从而消除对酚类化合物测定的干扰。
2.3.试剂准备
2.3..无酚水制备
在酚类化合物测定过程中,需要使用无酚水作为试剂和稀释液。无酚水的制备方法是将蒸馏水经过适当的处理,确保其中不含酚类化合物。
在每升水中加入0.2克经过℃活化30分钟的活性炭粉末,充分振摇后静置过夜,随后用双层中速滤纸进行过滤。向过滤后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调整至强碱性,并加入高锰酸钾直至溶液变为紫红色。接着,将溶液移入全玻璃蒸馏器中,加热进行蒸馏,收集馏出液备用。2.3.2.精制苯酚将苯酚(C6H5OH)置于带有空气冷凝管的蒸馏瓶内,进行加热蒸馏。收集82~84℃范围内的馏出部分,确保馏分在冷却后呈现无色晶体状态。将精制好的苯酚贮存于棕色瓶中,并置于冷暗处进行密闭保存。2.3.3.制备pH=0.7的缓冲溶液将20克氯化铵(NH4Cl)溶解在00毫升氨水中,即可得到pH值为0.7的缓冲溶液。该溶液应在低温环境下保存,并且每次使用后要立即加塞盖严,以确保其稳定性。同时,根据实际需要适量配制,避免浪费。2.3.4.制备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称取2克4-氨基安替比林,将其溶解于适量水中。待溶解完全后,将溶液转移至00毫升的容量瓶中,再用水稀释至刻度线。按照附录中的方法进行提纯处理,收集得到的滤液可置于冰箱中冷藏保存,保存期限为7天。2.3.5.铁氰化钾溶液:浓度为80g/L(ρ(K3[Fe(CN)6]))此溶液可置于冰箱内冷藏,保存期限约为一周。
2.3.6.酚标准贮备液:浓度约为.00g/L(ρ(C6H5OH))该溶液适宜在冰箱内冷藏,可稳定保存一个月。
2.3.7.酚标准中间液:浓度为0.0mg/L(ρ(C6H5OH))此溶液需在使用当天进行配制。
2.3.8.酚标准使用液:浓度为.00mg/L(ρ(C6H5OH))配制后的酚标准使用液应在2小时内使用完毕。
2.4.分光光度计:具备nm波长,并配备光程为30mm的比色皿。
2.5.样品2.5..样品采集在现场采集样品时,需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测样品中是否存在游离氯等氧化剂。若试纸变蓝,应立即加入过量硫酸亚铁进行去除。采集的样品量应不少于毫升,并贮存于硬质玻璃瓶中。采集后的样品应立即加入磷酸进行酸化,调整pH值至约4.0,并加入适量硫酸铜,使样品中硫酸铜的质量浓度达到约克/升,以抑制微生物对酚类的生物氧化作用。2.5.2.样品保存采集后的样品应立即置于4℃环境中进行冷藏,以确保在24小时内完成测定。2.6.分析2.6..预蒸馏将毫升的样品移入毫升的全玻璃蒸馏器中,加入25毫升的水,并放入数粒玻璃珠以防止蒸馏过程中的暴沸现象。接着,加入数滴甲基橙指示液,若试样未显现橙红色,则需适量补充磷酸溶液。进行蒸馏,将馏出液收集至毫升的容量瓶中。请注意,专为测定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而设计的蒸馏设备不适用于本实验。每次实验前后,都必须彻底清洗整个蒸馏设备,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此外,蒸馏瓶及冷凝器之间不得使用橡胶塞或橡胶管连接,以避免对测定结果产生不良影响。2.6.2.显色处理将毫升的馏出液移入分液漏斗,随后加入2.0毫升的缓冲溶液并充分混匀,使pH值维持在0.0±0.2的范围内。接着,再依次加入.5毫升的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和.5毫升的铁氰化钾溶液,并彻底混匀。混匀后,将分液漏斗密塞,静置0分钟,待其充分显色。2.6.3.萃取
准确加入0.0毫升三氯甲烷进行萃取操作。
2.6.4.吸光度测定
在纳米波长下,以三氯甲烷作为参比,测量三氯甲烷层的吸光度值。2.6.5.校准曲线相关系数应达到0.以上。
2.7.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2.7..每批样品应带一个中间校核点,中间校核点测定值与校准曲线相应点浓度的相对误差不超过0%。
7.直接分光光度法3..方法原理
3...采用蒸馏法将挥发性酚类化合物从样品中蒸馏出来,并与干扰物质和固定剂分离。
3..2.由于酚类化合物的挥发速度随馏出液体积而变化,因此,必须确保馏出液体积与试样体积相等。
3..3.蒸馏出的酚类化合物在pH值为0.0±0.2的介质中,与4-氨基安替比林和铁氰化钾反应,生成橙红色的安替比林染料。
3..4.显色后,在30分钟内,使用分光光度计在5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3.2.干扰消除(此部分与前文相同,可省略或用其他描述替代)
3.3.试剂与前文相同。
3.4.分光光度计需具备50nm波长,并配备光程为20mm的比色皿。
3.5.样品与前文相同。
3.6.分析步骤
3.6..预蒸馏:按照前文所述方法进行。
3.6.2.显色操作取50ml馏出液,加入50ml比色管中,加入0.5ml缓冲溶液,混匀后pH值为0.0±0.2。接着,加入.0ml4-氨基安替比林溶液和.0ml铁氰化钾溶液,充分混匀后密塞,静置0分钟。3.6.3.吸光度测定在50nm波长处,使用光程为20mm的比色皿,以水作为参比,于30分钟内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值。
8.其他相关事项4.酚类化合物
4..酚类化合物主要由苯酚及其衍生物组成,这些衍生物通过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形成。
4..2根据酚类能否与水蒸气一起蒸出,它们被分为挥发性酚和不挥发性酚。挥发性酚,特别是那些沸点低于℃的酚类,通常属于一元酚。
4..3影响酚类化合物的关键因素包括水中的微生物和氧。
4.2预蒸馏作用
4.2.根据水质标准,挥发酚是指那些能与水蒸气一同蒸出的酚类。因此,在进行分析之前,样品必须经过蒸馏处理。这一步骤不仅有助于将挥发酚与其他成分分离,还能消除色度、浊度和金属离子等的干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