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万物复苏,正是踏春游玩的好时节,不少夏邑群众开始陆续走出家门踏春游玩,享受惬意的春日美景。但在夏邑二院急诊科却接诊到多位不小心被蜜蜂、毛虫等叮咬的患者,这种情况我们该怎样处理呢?
叮咬后20分钟是关键
急诊科主任张文奇表示,外出踏青的老人、小孩越来越多,但由于部分人未做好防护措施而被昆虫叮咬,踏青归来后,皮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过敏症状,可称之为蚊虫叮咬性皮炎。
蚊虫叮咬性皮炎是指昆虫叮咬人类皮肤而引起的炎性皮肤病。而过敏体质的患者,会出现颜面肿胀、全身皮肤出现荨麻疹以及呼吸困难等。因此,被昆虫叮咬后,一定要密切留意自身过敏症状的轻重。
“被昆虫叮咬后的20分钟到半个小时以内,一旦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如全身发痒、红肿及喉头水肿等,可能危及生命,必须尽快赶到急诊科室做相应处理。”张文奇说。
被毛虫扎先用胶布粘皮肤
张文奇认为,对于毛毛虫,普通的防蚊水和花露水是不管用的。群众出游时,应尽量做好物理防护措施,如穿长袖衣服、长裤,把衣袖、裤脚扎好,最好把裤脚塞进袜子里,以防虫子接触到皮肤。
而被毛毛虫爬过的皮肤,应先用胶布粘住相关部位,在撕开胶布的同时,利用其粘性将毛孔内残留的昆虫毛发粘出,然后再用肥皂水、小苏打水、氨水等清洗患处,从而中和致敏原的酸性。
蜂种有别,清洗方法大不同
对于蜂蜇伤,张文奇表示,针对蜂种的不同,对应的处理方法也会有所区别。首先,应将伤口残留的毒刺立即拔出或用针挑出,但勿挤压蛰伤处,以免增加毒液的吸收。
其次,如为蜜蜂蛰伤,因其毒液为酸性,可用呈碱性的肥皂水、3%氨水或5%碳酸氢钠液涂敷蛰伤局部;又或者使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草药外敷患处,如蒲公英、紫花地丁、马齿笕等捣汁外敷。
再者,黄蜂蜂毒与蜜蜂蜂毒不一样,为弱碱性,所以局部可用呈酸性的食醋或1%醋酸擦洗伤处;也可用清凉油、绿药膏等涂在患处;或者以大蒜、生姜捣汁外敷。
链接
郊游要“防花避树”
人们都认为花粉是过敏的原因,其实大家忽略的树木,也是过敏的元凶。因接触有毒植物而引起皮炎的病例近期也有上升趋势,如选择户外出游,应谨防有毒植物。
张文奇提醒,有毒植物的汁液、果实或枝叶均有可能带有毒性,不慎接触或误食易引起过敏或中毒现象,如夹竹桃科、野漆树、变叶木等植物,老人切勿随意接触、攀折。
总策划:刘家民
总编审:张伟强
监制:王孝继、吴帆、穆森
主编:孙金灿
责编:张杨、代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