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液相与液质系统中,流动相的pH调节是一个关键步骤。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通常会加入各种添加剂,其中最为常见的是pH调节剂和缓冲盐。这些添加剂的选择和控制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看不带缓冲能力的调节剂,它们主要包括小分子的酸和碱。这些化合物能够改变流动相的pH值,但并不具备缓冲能力。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几种常见的酸类调节剂,如甲酸、乙酸和三氟乙酸。这些酸在液相色谱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使用时也需要注意它们的一些潜在问题,比如紫外吸收和挥发性。
此外,碱类添加剂也是不可或缺的。常见的碱类包括氨水和三乙胺,它们能够显著提高流动相的pH值。然而,使用这两种溶剂时需要格外小心,因为它们可能会对色谱柱造成损害。同时,这两种溶剂的纯度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因为它们可能会由于变质而污染流动相。
最后,我们还将介绍盐类添加剂,特别是具有缓冲能力的盐类。这类盐能够有效地控制流动相的pH值。通过合理配比不同缓冲盐中的两种盐,我们可以轻松地配置出具有特定pH值的缓冲溶液。在液相色谱中,甲酸盐是一种常用的盐类添加剂,其溶解度好且兼容液质联用方法。然而,甲酸盐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离子强度较低和吸潮性较强。在使用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与甲酸结合,我们可以构建出甲酸-甲酸铵缓冲体系,其pH缓冲能力大致在3至5的范围内,通过调整两者的浓度比例即可实现pH的调节。乙酸盐,特别是乙酸铵,在使用上与甲酸盐相似,但其离子强度较低。与乙酸配对的乙酸-乙酸铵缓冲体系则能在pH4至5的范围内进行pH控制。
磷酸盐,尤其是磷酸的钠盐和钾盐,是常用的缓冲剂。这两种盐在pH控制能力上相当,但离子强度略有差异,通常可互换使用。值得注意的是,磷酸作为多元酸,能形成一氢盐和二氢盐,从而提供了丰富的缓冲组合和较高的离子强度。然而,磷酸盐流动相体系不兼容质谱,且可能对色谱柱造成损害。
以磷酸钠盐为例,我们可以构建出两种缓冲体系:磷酸-磷酸二氢钠的缓冲体系可将pH调节至2至的范围内;而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的缓冲体系则可将pH控制在5至8的范围内。这些缓冲对的pH调节范围都是在保持良好缓冲能力的前提下得出的,若仅需调节pH,范围还可进一步扩展。
▉计算软件面对复杂的缓冲盐配比和pH计算,或许我们会感到手足无措。毕竟,那些化学公式可能已经在我们脑海中消逝。然而,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解决方案。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诸如Buffers这样的应用程序来轻松计算。这款由知名数据库公司Wiley开发的免费工具,可在AppleStore中轻松下载,助您轻松应对缓冲盐配比和pH计算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