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精细诊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26/5792158.html

氨气喷泉实验不仅展示了氨气的独特性质,还融合了化学原理与艺术美感,成为中学化学实验中的经典之作。本文将详细介绍氨气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并探讨其在科学教育中的意义与应用。

01氨气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详解

《基础教育化学教科书变革研究》中介绍到,氨气喷泉实验是一个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化学实验,通过一系列操作步骤,可以观察到氨气与水的反应以及形成的喷泉现象。以下是该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1.氨气验满:在进行喷泉实验之前,首先需要确保氨气已经收集满。这可以通过在球形干燥管口放置滴有酚酞的湿棉花来验证。当棉花全部变红时,说明氨气已经收集满,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2.喷泉实验准备:关闭止水夹1和2,取下球形干燥管。然后打开止水夹1,用注射器2向圆底烧瓶注入5ml蒸馏水,使氨气溶解。等待约5秒后,打开止水夹3,此时锥形瓶2内的酚酞溶液会迅速倒吸入圆底烧瓶,形成红色喷泉,这一现象非常壮观且富有教育意义。3.性质实验与尾气处理:在完成喷泉实验后,可以进行氨气的性质实验。用注射器3向锥形瓶1内注入1ml浓盐酸,瓶内会立即产生大量白烟,这是氨气与浓盐酸反应的结果。最后,为了进行尾气处理,用注射器4向锥形瓶1内注入蒸馏水,以确保实验的安全和环保。

2.氨气验满:球形干燥管口用滴有酚酞的湿棉花验满,棉花全部变红,说明氨气已经收集满。3.喷泉实验:关闭止水夹1和2,取下球形干燥管,打开止水夹1,用注射器2向圆底烧瓶注人5ml蒸馏水,使氨气溶解。约5后,打开止水夹3,锥形瓶2内的酚酞溶液迅速倒吸人圆底烧瓶,形成红色喷泉。4.性质实验:用注射器3向锥形瓶1内注入1ml浓盐酸,瓶内立即产生大量白烟。5.尾气处理:用注射器4向锥形瓶1内注入蒸馏水,进行氨气的尾气处理。

02氨气喷泉实验的科学原理与操作详解

《中学化学实验改进设计与规范操作实用全书》有相关描述,氨气喷泉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一个引人入胜的演示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示氨气的溶解性和碱性。实验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以及溶于水后形成的氨水呈碱性,能与指示剂反应产生颜色变化的特点。实验原理:实验的关键在于利用氨气的挥发性和溶解性。浓氨水被加入锥形瓶中,不需加热即可挥发出氨气。当少量水被挤入含有氨气的烧瓶时,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内气压迅速降低,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形成喷泉。同时,溶于水的氨气形成氨水,呈碱性,若水中加入酚酞指示剂,则喷泉会呈现出红色。实验操作:1.准备实验用品:包括浓氨水、铁架台、带导气管的橡皮塞、止水夹、烧杯、三角烧瓶等。2.连接装置:将橡皮塞、导管等仪器连接好,确保装置气密性良好。3.加入浓氨水: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浓氨水,利用其挥发性充满烧瓶。4.引发喷泉:关闭特定止水夹,挤压小吸球将水压入烧瓶,然后迅速打开另一止水夹,形成喷泉。5.观察现象:记录喷泉的高度、颜色等实验现象。实验优点:该实验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且能连续进行多次演示,不仅减少了加热制氨气的时间,还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注意事项:-确保装置气密性良好,避免气体泄漏。-使用适量浓氨水,以保证实验效果和安全。-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注意安全防护。

加一次氨水可演示喷泉10-15次高一化学第页[实验61],由碱石灰和NH4Cl两种物质混和加热制取氨气,改为用浓氨水,不需加热,利用其挥发性,得到氨气,往锥形瓶中加一次浓氨水(化学纯-ml),可做氨的喷泉演示10-15次。实验步骤与现象:将橡皮塞导管、仪器连接好,准备一套喷泉装置。装置准备好后,先将小吸球及玻管中吸满清水,在烧杯1中加人适量水,并滴人几滴酚酞试液,将止水夹(2)、(3)关闭,打开止水夹(1),用手按压大吸球数次(拇指堵住小气孔),将锥形瓶中的浓氨水压人圆底烧瓶中。利用其挥发性,氨气便充满烧瓶;放开拇指下的小气孔,烧瓶中的浓氨水自动流回到锥形瓶中。关闭止水夹(1),按压小吸球,将其中的水压人烧瓶,并立即打开止水夹(3),由于氨极易溶于水,烧瓶中的大气压强减小,这时烧杯1中的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进入烧瓶,吸收氨气后,液体呈碱性,便形成了红色的美丽的喷泉。改进的优点:整个实验只需加一次浓氨水,便可连续将一个年级多个平行班的演示实验做一遍,减少了加热制氨气所需的时间,同时也减少了制氨气对空气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03氨气喷泉实验的多元化设计与创新实践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论》有提及,氨气喷泉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经典的演示实验之一,通过喷泉的形成展示了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然而,传统的喷泉实验往往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