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作为一种在工业生产、能源转换等诸多过程中被长期忽视的能量形式,正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它是指受历史、技术、理念等因素局限,在已投运的工业耗能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颇为可观,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而其中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这意味着,倘若能将这些余热充分回收利用,将会为能源困境开辟一条崭新的解决之道。
余热回收,简单来说,就是对原本要散失于大气中的热能进行重新捕获、转化,使其再度发挥作用。它宛如一座隐匿的能量宝藏,蕴含着巨大的潜力,等待着我们去挖掘。通过巧妙的技术手段,余热回收能够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削减能源浪费现象,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环保层面,它可显著减少废热排放,降低温室气体及各类污染物的释放,为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关键力量;从宏观经济角度审视,余热回收产业的蓬勃发展还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技术研发、设备制造等产业协同进步,有力推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一、余热回收设备大家族余热回收设备可谓种类繁多,各具千秋,它们宛如一群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在不同的领域大显身手。
热交换器是最为常见的余热回收设备之一,其家族成员包括板式换热器、管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等。它们的工作原理基于两种不同温度流体间的热传导,让热量从高温流体精准地流向低温流体,从而实现余热的回收利用。在钢铁厂,炽热的废气携带着大量热能,当它流经热交换器时,热量被传递给另一侧的冷水,冷水受热升温,可用于厂区的供暖、洗澡等生活需求,或者作为工业生产中的预热用水,大幅提升了能源的利用效率。热交换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适应性强等显著优势,能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电力等诸多行业,无论是高温高压的恶劣工况,还是对空间要求严苛的场所,它都能稳定可靠地运行。
热泵则是一种能将低位热能巧妙转化为高位热能的神奇装置,如同一位能量“搬运工”。它主要由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膨胀阀四大部件协同工作。以空气源热泵为例,在冬季供暖时,蒸发器从室外低温空气中吸取热量,压缩机如同一个强力“心脏”,对冷媒做功,使其温度和压力急剧升高,变成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随后,冷媒进入冷凝器,向室内释放热量,加热室内空气,实现供暖目的。热泵的热效率极为可观,通常可达%-%以上,这意味着消耗1度电,就能搬运3-4度电的热量,节能效果堪称卓越。它在住宅、办公楼、酒店等供暖和制冷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人们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能源消耗。
吸收式制冷机利用某些具有特殊性质的工质对,通过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的吸收和释放,产生物质的状态变化,从而伴随吸热和放热过程,达到制冷与余热回收的双重功效。常见的工质对有氨水和水/溴化锂。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器内的溶液被加热,低沸点制冷剂蒸发出来,进入冷凝器冷凝成液体,再经节流降压进入蒸发器,吸收外界热量实现制冷。而发生器内剩余的溶液则进入吸收器,重新吸收制冷剂蒸气,恢复浓度后循环使用。吸收式制冷机以热能为驱动能源,可利用余热、废热、太阳能等低品位热能,特别适合在钢铁、化工等需要大量供冷且有余热资源的企业使用。它运转安静、振动小,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还能在同一机组中实现制冷和制热的灵活切换,满足不同季节的需求。
吸附式制冷机是一种利用吸附剂和制冷剂的物理吸附作用来制取冷气的装置。其基本结构涵盖发生器、冷凝器、储液器、蒸发器、吸附器和阀门等模块。工作时,加热吸附剂使其解吸出制冷剂蒸气,蒸气在冷凝器中凝结成液体,冷却吸附剂后又能重新吸附制冷剂,促使蒸发器中的制冷剂液体蒸发制冷。吸附式制冷机能够利用较低温度的工业废热、太阳能等作为驱动热源,在能量回收及节能方面潜力巨大。它还具有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无噪音、抗震性好及几乎不受地点限制等一系列优点,尤其适用于缺水地区和一些对噪音、振动有严格要求的场所,如医院、实验室等。
二、余热回收设备的“舞台”在钢铁冶金行业,那一座座高炉、转炉宛如燃烧的巨兽,在生产过程中喷涌出大量高温废气,温度常常能达到数百摄氏度甚至更高,同时还裹挟着海量的烟尘。过去,这些高温废气和余热大多未经有效利用,便直接排入大气,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如今,余热回收设备大显身手,通过安装高效的热交换器、热管换热器等,成功将废气中的热能转化为蒸汽或电能。这些回收而来的能源,一部分用于预热铁矿石、焦炭等原材料,降低冶炼所需的能耗;另一部分则用于驱动厂区内的风机、水泵等设备,甚至还能并网发电,为企业创造额外的经济效益。某大型钢铁企业引入先进的余热回收系统后,每月的电费支出大幅降低,同时减少了对外部电网的依赖,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产成本得以有效控制。
化工行业同样是余热回收设备的重要“战场”。在炼油、炼化、合成氨等诸多化工工序中,化学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产生高温废气、废热以及高温工艺流体。余热回收设备利用热交换原理,将这些余热传递给需要加热的介质,如预热进入反应装置的原料气、为蒸馏塔提供热能等,从而减少了额外燃料的消耗。以合成氨工厂为例,通过回收合成塔出口气体的余热,用来加热进口的原料气,不仅降低了合成氨反应所需的能耗,提高了产量,还减少了因燃烧更多燃料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发电厂作为能源转换的核心枢纽,在发电过程中会产生海量的废热。无论是燃煤发电厂中锅炉排出的高温烟气,还是汽轮机排出的乏汽,都蕴含着巨大的热能。余热回收设备在此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安装凝汽器、低压加热器、烟气换热器等装置,将废热回收并转化为可用能源。回收的热量可用于加热锅炉给水,提高发电效率;也能为厂区及周边建筑供暖,实现热电联产;在一些沿海地区的发电厂,还利用海水作为冷却介质,通过海水淡化装置,将余热用于海水淡化,生产淡水,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问题,拓展了余热利用的新途径。
建材工业领域,水泥窑炉、玻璃窑炉、陶瓷窑炉等在生产时会释放出大量高温烟气,这些烟气携带的热量是不可小觑的能量资源。余热回收设备通过换热器将烟气余热传递给助燃空气、物料或水,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在水泥生产线上,回收的热量用于烘干原料,减少了专门用于烘干的燃料消耗;玻璃制造过程中,利用余热预热配合料,降低玻璃熔化所需的能耗,提高熔化质量。这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还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热污染,推动建材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纺织印染行业中,定型机、烘干机等设备在运行时会排放出大量含有热能的废气和热水。余热回收设备采用气-气换热或气-水换热方式,将废气中的热量传递给新鲜空气或水,实现热能的回收利用。例如,定型机排出的高温废气通过热交换器,把热量传递给进入烘箱的新鲜空气,使烘箱无需消耗过多额外能源就能维持所需温度,降低了蒸汽或电能的使用量;排放的热水经过热回收装置,加热生产用水或用于车间冬季供暖,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热水直接排放对环境的热污染,同时降低了企业的能源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