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化现象是铁、铝在冷的浓硝酸或浓硫酸中发生的一种特殊反应,这种反应只在常温下进行,加热时铁会与浓硫酸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2Fe+6H2SO4(浓)=Fe2(SO4)3+3SO2↑+6H2O。钝化现象的本质是活泼金属在强酸中氧化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金属进一步反应。

2、在离子方程式中,浓盐酸和浓硝酸通常会被拆开,而浓硫酸则不拆开。

3、澄清石灰水在离子方程式中应拆开写成离子形式,而浑浊石灰乳则不拆。

4、在化学中,有阴离子就必有阳离子,但有阳离子未必有阴离子,例如金属中只有自由电子。

、氢氧化钠与乙醇不发生反应。

6、阿伏伽德罗常数考点中存在陷阱,如未告知体积时,无法准确计算PH=的盐酸溶液中氢离子的个数。

2、苯分子中不存在C=C双键。

8、碳酸钠的俗名是纯碱或苏打,它显碱性但并非碱类,而是盐类物质。

9、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加热时会分解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0、分子中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依次减弱,因此氢氧化钠与乙醇不发生反应。

、碱金属元素的熔沸点与原子半径有关,原子半径越大则熔沸点越低;而卤素单质的熔沸点则与分子量有关,分子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

2、锂与氧气反应只生成氧化锂,而钠在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加热或完全燃烧时生成过氧化钠。

3、碱金属有其特殊性,例如锂的密度比煤油小,通常密封在石蜡里保存;而钠的密度介于煤油和水之间。

4、碱金属的密度趋势是逐渐增大的,但也有例外如钠的密度比钾的大。

5、酸式盐的溶解度通常比相应的正盐大,但也有例外如碳酸钠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的大。

6、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过程,而蒸馏和分馏则是物理变化方法。

7、蛋白质的变性是化学变化,而盐析则是物理变化过程。

8、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并不都是碱性氧化物;同时需注意某些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

9、酸性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关系并非绝对对应关系,需注意特殊情况如Mn2O7。同时需记住二氧化硅不溶于水这一特性。

20、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关系也需注意如Cl2Br2Fe3+I2S以及碘离子亚铁离子溴离子氯离子的顺序关系。

2、在标况下22.4L的气体并非总是标准气体量需注意特殊情况如四氯化碳、苯等非气体物质;同时混合气体如NO和O2也可能发生反应需特别注意。此外还需掌握次氯酸作为弱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的处理方式以及随着反应进行浓度的逐渐变化导致反应无法进行到底的情况如二氧化锰与浓盐酸的反应等。另外还需了解水玻璃为硅酸钠等易容性硅酸盐的混合物这一特性及其配制方法等知识点。继续滴加稀氨水,直至沉淀恰好溶解,停止滴加。这一步的反应方程为:AgOH与2NH3.H2O反应生成Ag(NH3)2OH和2H2O。27、偏铝酸根与氢离子的反应取决于氢离子的量。当氢离子少量时,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化学方程式为H++H2O+AlO2-=Al(OH)3↓;而当氢离子大量存在时,则生成铝离子和水,反应方程式为AlO2-+4H+=Al3++2H2O。

28、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涉及双水解。当硫酸铝与碳酸氢钠混合时,会生成硫酸钠、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方程式为Al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

29、苯酚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只生成碳酸氢钠,无论二氧化碳的量多少。其反应方程式为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30、苯酚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这是因为苯酚的酸性比碳酸氢根强。而苯酚钠只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这是因为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3、当磷与氯气反应时,若氯气充足,则生成五氯化磷;若氯气不足,则生成三氯化磷。32、白磷,其分子式为P4,属于分子晶体。因此,2.4g白磷中含有的磷原子数目为0.4NA。33、当Cl2与足量的Fe反应时,无论铁是否过量,都会只生成氯化铁。而溶液中的铁与氯化铁反应,则会生成氯化亚铁。34、Al3+与AlO2-在水溶液中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反应方程式为Al3++3AlO2-+6H2O=4Al(OH)3↓。35、当过量二氧化碳通入水玻璃中时,会发生反应:2H2O+2CO2+Na2SiO3=2NaHCO3+H2SiO3↓。若二氧化碳不过量,则生成碳酸钠。36、比较半径大小时,需遵循以下原则:()层数相同时,核大半径小;(2)层数不同时,层数越大半径越大;(3)核相同时,价高半径小,例如铁的半径大于二价铁的半径,而二价铁的半径又大于三价铁的半径;(4)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37、碳是元素周期表中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其单质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同时,碳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甲烷中,氢的质量分数高达75%,是氢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

38、硫元素的单质及其氧化物之间存在特殊的反应。在常温下,硫的氢化物硫化氢可以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单质和水,这一反应不仅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氧化性,也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反应之一。

39、氮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氨气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硝酸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铵这种盐类物质。

40、在常温下,溴单质呈液态,而非金属性;而汞单质,这种金属元素同样在常温下呈液态。

4、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混合物,其性能往往优于单一金属。例如,合金的硬度通常比其成分金属更高,同时熔点却相对较低。

42、镁与氮气在点燃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氮化镁;而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则更为复杂,除了生成碳和氧化镁外,还可能涉及其他反应路径。这一点在物质的量计算中经常出现,需要特别注意。

43、铁、普通铁和不锈钢的含碳量逐渐降低。生铁的含碳量大于2%,属于铁碳合金;而钢的含碳量则在0.04%至2.3%之间。不锈钢则是铁、碳和铬的合金,其中铁的含量约为74.6%。

44、明矾净水是利用其水解原理。明矾在水中电离出的铝离子会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这种胶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并沉淀水中的悬浮杂质,使水变得澄清。

45、虽然铁和铝能够密封贮运浓硫酸和浓硝酸,但这并非因为它们不与这些酸反应。实际上,铁和铝在浓硫酸和浓硝酸中会发生钝化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层,从而阻止了金属与酸的进一步接触。这一点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46、金属铝与强碱溶液的反应中,水是氧化剂而非氢氧化钠。这个反应会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

47、镁在二氧化硫中的燃烧与在二氧化碳中相似,都会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和单质硫。但需要注意的是,生成的硫会继续与镁反应,生成硫化镁。这个反应涉及到多个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条件的应用。

48、铝热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它可以用于冶炼高熔点的金属、野外焊接铁轨以及定向爆破等场景。在铝热反应中,铝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这些反应都需要高温条件才能进行。

49、铝热反应的应用广泛且重要。它不仅用于冶炼稀有金属等高熔点物质,还能用于野外焊接铁轨等实际场景。同时,铝热反应也是一个放热反应,其中的镁条作为引燃剂、氯酸钾作为助燃剂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讨和应用拓展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2)铝热反应的原理在于其独特的装置设计。在最下方放置铝热剂,上方铺上一层氯酸钾,中间则插入一根镁条。在反应启动时,首先点燃镁条,其燃烧产生的高温促使氯酸钾分解,释放出氧气。这种氧气的释放进一步增强了镁条的燃烧,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由于铝热反应本身需要高温条件才能进行,因此这种持续的高温环境使得反应能够顺利启动并持续进行。50、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有:()观察该元素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程度。(2)考察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需注意,一定是最高价,选择题中常设陷阱为去掉“最高价”字样。(3)分析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4)观察单质间的置换反应。(5)利用电化学原理进行判断。(6)参考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5、关于电化学,需牢记以下几点:

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同时阴离子会向负极移动,而阳离子则向正极移动。这一规律在考试选择题中非常有用,一旦判断出哪个电极为负极,便能迅速得出它发生了氧化反应。74、将钠、镁、铝各0.3mol分别放入00mLmol·L-的盐酸中,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所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A)∶2∶3(B)6∶3∶2(C)3∶∶(D)∶∶

解析:正确答案为(C)。需注意,钠与盐酸反应后过量,会与水继续反应产生氢气,而镁和铝则不会与水反应。因此,在计算气体体积时,应仅考虑盐酸的量。由于三种金属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氢气系数均为,故产生的氢气量相同,体积比为3∶∶。75、在高考中,离子共存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考点,其中二价铁离子、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不能共存是一个关键知识点。这是因为二价铁离子容易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

76、另一方面,铵根离子可以与氢离子共存,而偏铝酸根则能与氢氧根共存。但需注意,偏铝酸根离子不能与氢离子或弱碱根离子共存,同样,铵根离子也不能与氢氧根离子或弱酸根离子共存。

77、烃的定义是仅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被称为碳氢化合物或简称烃。根据碳骨架的形态,烃可分为链烃(开链脂肪烃)和环烃。但需注意,汽油、柴油和植物油等均为混合物,不符合烃的定义;而溴乙烷等含溴元素的化合物,虽与烃相关,但并非纯粹的烃类。

78、烃分子中的氢原子可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替代,从而生成新的物质,这类物质被称为烃的衍生物。例如,一氯甲烷和硝基苯等均属于此类。

79、在选择题中,常会考察到乙烯和苯与溴水的反应现象。实际上,乙烯加入溴水中会发生加成反应,导致溴水褪色;而苯则不能与溴水直接反应,但可以将溴从水中萃取出来,形成橙色的有机层和无色的无机层。此外,四氯化碳和苯都可以作为萃取剂使用,但它们的萃取现象有所不同:苯比水轻,因此颜色在上层;而四氯化碳比水重,所以上层无色、下层有颜色。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题目涵盖了多个重要的化学知识点。80、醇类物质可以依次被氧化成醛和酸,而醛类则可以通过还原反应变回醇。值得注意的是,酸类物质无法通过还原反应转化为醛。

8、焰色反应是一种物理变化。这是因为在此过程中,电子发生突跃,导致原子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但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并未改变。

82、钢铁在海水中的腐蚀速度比在河水中更快,这主要是因为海水中含有较高的盐分,这些盐分使得钢铁更容易形成原电池,进而加速了腐蚀过程。

83、电化学腐蚀是一种重要的腐蚀机制,其中铁的吸氧和吸氢腐蚀是典型案例。在酸性环境下,铁会发生吸氢腐蚀,负极反应为Fe-2e-=Fe2+,正极反应为2H++2e-=H2↑,总反应为Fe+2H+=Fe2++H2↑。而在中性或弱酸性环境下,铁则会发生吸氧腐蚀,负极反应仍为Fe-2e-=Fe2+,正极反应为2H2O+O2+4e-=4OH-,最终生成Fe(OH)2。4Fe(OH)2+O2+2H2O=4Fe(OH)3

(4)在考试中,吸氧腐蚀是主要考察的内容。

84、化学腐蚀是一种直接反应,而电化学腐蚀则涉及构成原电池并产生电流的过程。

85、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时,需注意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和过量石灰水反应的方程式是不同的。这与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相似,即系统的性能往往受到最短板的限制。在石灰水少量的情况下,其离子方程式为:86、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中,需要注意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和过量石灰水反应的方程式差异。当石灰水少量时,其离子方程式为:2HCO3-+2OH-+Ca2+=CaCO3(沉淀)+CO32-+2H2O;而石灰水过量时,离子方程式为:HCO3-+Ca2++OH-=H2O+CaCO3(沉淀)。此外,还需注意碳酸钙、碳酸镁、碳酸钡等在离子方程式中不可拆开,以及某些反应中产物的状态符号使用等细节。

87、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遵循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原则。例如,石灰乳与Na2CO3溶液混合的反应,离子方程式应为Ca2++CO32-=CaCO3,而非Ca2++CO32-=CaCO3(错误);同样,硫酸铜与烧碱的反应,离子方程式应为CuSO4+2OH-=Cu(OH)2↓+SO42-,而非CuSO4+2OH-===Cu(OH)2↓+SO42-(错误)。

88、对于某些反应,需要注意过量的反应物可能影响最终产物的状态。例如,稀硝酸与过量的铁屑反应,虽然离子方程式正确,但过量的铁会与三价铁反应生成二价铁,因此实际产物可能有所不同。此外,还需注意某些反应中产物的溶解性,如氢氧化铝沉淀不溶于氨水等。

89、在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确性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首先,可以检查拆分是否正确;其次,需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5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