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21.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2(g)+3H2(g)=2NH3(g)ΔH=-92.4kJ/mol,反应过程可用图模拟●—●表示N2分子,○—○表示H2分子,

表示催化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Ⅰ为吸热反应,过程Ⅳ为放热反应

B.过程Ⅱ为放热反应,过程Ⅲ为吸热反应

C.催化剂可降低整个反应的活化能,因此使△H增大

D.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小92.4kJmol-1

22.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有能量变化,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一定需要加热

B.△H=E1—E2,加入催化剂,E1、E2及△H均减小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比生成物稳定

D.该反应断开所有反应物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所有生成物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

23.已知:丙烯(CH3CH=CH2)与HCl可发生反应①和②,其能量与反应进程如下图所示:

①CH3CH=CH2+HCl→CH3CH2CH2Cl

②CH3CH=CH2+HCl→CH3CHClCH3

下列分析(或推测)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均为加成反应

B.反应①、②的Ⅰ、Ⅱ两步过程均放出能量

C.CH3CHClCH3比CH3CH2CH2Cl稳定

D.CH3CH2CH2Cl与CH3CHCl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24.下列有关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铜丝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测得的ΔH偏小

B.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混合溶液的温度不再变化时,该温度为终止温度

C.为了使酸碱充分反应,应当缓慢分次倒入NaOH溶液并搅拌

D.为了使反应进行得更完全,可以使碱适当过量

25.如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单质X2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X2中热稳定性最好的是MgI2

B.由MgCl2制取Mg是放热过程

C.金属镁和卤素单质X2(g)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D.此温度下四种MgX2中,MgI2(s)所含化学键的键能最大

26.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a)图表示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

B.(b)图是金刚石与石墨分别被氧化生成CO2的能量关系曲线,说明石墨转化为金刚石为吸热反应

C.由(c)图可知,2SO3(g)=2SO2(g)+O2(g)△H=b-akJ?mol-1

D.(d)图是某反应:A→C(由两步反应A→B→C完成,B为中间产物)的能量曲线(E表示能量),整个反应中△H=E4-E1-E2-E3

27.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出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碱稍过量)反应的中和热△H=-52.3kJ?mol-1,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D.搅拌不充分

28.探究小组在25℃和kPa下进行中和热测定,取用50mL0.50mol/L的盐酸和50mL0.55mol/L的NaOH溶液(密度均为1g/cm3)。实验数据如下:

已知: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为4.18J/(g·0C),该实验条件下,中和热的理论值为57.3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计算出中和热的平均值大于理论值

B.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溶液混合后未及时盖好量热计杯盖

C.实验时,可用0.50mol/L的醋酸代替盐酸

D.实验中,NaOH溶液用量越大,所测中和热数值越大

29.测定50mL0.50mol/L盐酸和50mL0.55mol/LNaOH溶液反应的反应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

(2)实验时玻璃搅拌器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填标号)。

A.上下B.左右C.顺时针D.逆时针填充物

(3)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J/(g·0C)。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则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l)的△H=kJ?mol-1(保留1位小数)

若计算结果与理论数据(57.3kJ?mol-1)相比较,有误差,则可能导致该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用量筒量取盐酸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盐酸的起始温度后直接去测定NaOH溶液的温度

若改用60mL0.50mol/L盐酸和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求中和热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4)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钾溶液、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L1mol/L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则ΔH1、ΔH2、ΔH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向内筒中加入稀碱时,应当缓慢而匀速地加入

B.将用量筒量取好的稀盐酸加入内筒后,应当快速用水冲洗量筒内壁剩余的稀盐酸至内筒中,以免造成测量误差

C.用量筒量取稀酸或碱时,眼睛必须与液体凹面最低处相平

D.内筒洗净后,未及时烘干,直接用该内筒进行实验,对生成1molH2O时所测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ΔH)无影响

30.Ⅰ、某探究性学习小组为测量中和反应反应热,向20mL1.5mol/L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某浓度的H2SO4溶液,搅拌均匀后并迅速记录溶液温度,实验过程操作规范正确,测量的简易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如图乙。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若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M点将___________(填“向左上方移动”“向右上方移动”或“不移动”),原因是___________。

(3)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Ⅱ、乙同学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因素时,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4)该实验①、②可探究____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V1是___________。

(5)实验①、③可探究硫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V5___________。

21.

D

A.过程Ⅰ为氮气分子、氢气分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过程,无能量变化,过程Ⅳ为氨气分子脱离催化剂表面的过程,无新键形成和旧键断裂,无能量变化,A错误;

B.过程Ⅱ是断裂化学键的过程,为吸热反应过程,过程Ⅲ为新键形成过程,是放热反应,B错误;

C.反应△H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的相对大小,催化剂可降低整个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焓变,C错误;

D.正反应的活化能与逆反应活化能之差为反应热,假设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a,逆反应活化能为Eb,则Ea-Eb=-92.4kJ/mol,Eb=Ea+92.4kJ/mol,D正确;

22.

D

A.根据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是反应物的能量小于生成物的能量,则反应是吸热反应,但是不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A错误;

B.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E1、E2减小,但是△H不变,B错误;

C.根据图示数据可以看出反应物的能量小于生成物的能量,不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体的物质和种类个数,无法确定稳定性,C错误;

D.根据图中的数据,E1E2,断开所有反应物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所有生成物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D正确;

23

B

A.两个或多个分子互相作用,生成一个加成产物的反应称为加成反应,故反应①、②均为加成反应,选项A正确;

B.反应①、②的Ⅰ步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Ⅱ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选项B错误;

C.根据反应进程可知,CH3CHClCH3的总能量低于CH3CH2CH2Cl,能量越低越稳定,故CH3CHClCH3比CH3CH2CH2Cl稳定,选项C正确;

D.CH3CH2CH2Cl与CH3CHClCH3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不同的结构式,互为同分异构体,选项D正确;

24.

D

A.铜丝是热的良导体,传热快,中和热ΔH为负值,用铜丝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时,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ΔH偏大,故A错误;

B.测定中和反应热的实验中,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为终止温度,不是温度不再变化时的温度为终止温度,故B错误;

C.为了使酸碱充分反应,应当一次性快速倒入NaOH溶液并搅拌,故C错误;

D.为了使反应进行得更完全,可以使碱适当过量,故D正确;

25.

C

A.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结合图示可知,热稳定性:MgI2MgBr2MgCl2MgF2,则热稳定性最好的是MgF2,A错误;

B.由图像可知,MgCl2的能量低于Mg和Cl2的能量之和,则由MgCl2制取Mg是吸热反应,B错误;

C.图像表明,金属与卤素单质的能量之和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所以金属镁和卤素单质(X2)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C正确;

D.卤素单质越活泼,与同一金属反应时放热越多,对应产物的键能越大,则此温度下MgF2(s)所含化学键的键能最大,D错误;

26.

B

A.图(a)中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表示吸热反应,吸热反应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选项A错误;

B.由图(b)可知,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能量,所以石墨转化为金刚石为吸热反应,选项B正确;

C.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减去生成物的总键能,由(c)图可知,2SO3(g)=2SO2(g)+O2(g)△H=b-akJ?mol-1,选项C错误;

D.A→BΔH=E1-E2,B→CΔH=E3-E4,两式相加得总反应,则整个反应中ΔH=E3-E4+E1-E2,选项D错误;

27.

B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导致热量有损失,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A不符合题意;

B.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导致所量取得盐酸的体积偏大,则因稀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稍微过量,所以所测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大,B符合题意;

C.分多次将NaOH溶液倒入量热计的内筒中,会使热量损失,中和热的数值会偏小,C不符合题意;

D.搅拌不充分导致不能充分反应,即中和热数值偏小,D不符符合题意;

28.

B

A.该实验中存在热量的散失,故实验计算出的中和热平均值低于理论值,A错误;

B.溶液混合后未及时盖好量热计杯盖,则会导致热量的散失,造成实验误差,B正确;

C.若用醋酸代替盐酸,醋酸为弱电解质,电离吸热会影响实验,C错误;

D.中和热的数值为定值,与反应物的用量没有关系,D错误;

29.

(1)温度计(2)A

(3)-51.8acd相等

(4)ΔH3ΔH1=ΔH2(5)C

(1)实验测定中和热,还差温度计测出酸碱混合反应的温度差,故答案为:温度计;

(2)环形玻璃搅拌棒使用时为上下运动,不能左右搅动,故答案为:a;

(3)根据三次实验数据,Δt=(3.15+3.10+3.05)0---C/3=3.10C℃,溶液额质量为:mL×1g/cm3=g,生成的H2O的物质的量为0.05L×0.5mol/L=0.25mL,则生成1molH2O时的热量为:Q=cmΔt=4.18J/(g·0C)×g×3.10C=.8J=1.kJ,则反应热为:ΔH=-1.kJ/0.25mol=-51.8kJ·mol-1;根据以上的计算,该热量比理论值偏小。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导致热量损失,a符合题意;

b.用量筒量取盐酸的体积时仰视读数,会导致盐酸体积增大,消耗的氢氧化钠偏大,放出的热量偏高,b不符合题意;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热量损失较多,c符合题意;

d.用温度计测定盐酸的起始温度后直接去测定NaOH溶液的温度,使氢氧化钠起始温度偏高,测得的温度差偏小,算出的热量偏小,d符合题意。故选acd。

中和热是指稀的强酸和强碱完全反应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酸稍微过量或者碱稍微过量都不影响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故若改用60mL0.50mol/L盐酸和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求中和热相等。

(4)中和热是指稀的强酸和强碱完全反应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与HCl反应时,放出的额热量相同,故ΔH1=ΔH2,而稀氨水是弱碱,反应时要电离吸热,热量减小,ΔH偏大,故ΔH3ΔH1=ΔH2;

(5)A.向内筒中加入稀碱时,缓慢加入会使热量损失更多,数值偏小,A错误;

将用量筒量取好的稀盐酸加入内筒后,用水冲洗量筒内壁剩余的稀盐酸至内筒中,会使溶液被冷却,热量偏小,B错误;

C.用量筒量取稀酸或碱时,眼睛必须与液体凹面最低处相平,C正确;

D.内筒洗净后,未及时烘干,直接用该内筒进行实验,会使所量取的溶液浓度偏小,放出的热量偏小,D错误;

30.

(1)环形玻璃搅拌器

(2)向左上方移动若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浓硫酸浓度大需要的体积减小,浓硫酸稀释液会放热,放出的热量比原来多,故M点将向左上方移动

(3)H++OH-=H2O

(4)反应温度10.0

(5)6.0

(1)仪器a的名称为环形玻璃搅拌器。

(2)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浓硫酸浓度大需要的体积减小,浓硫酸稀释液会放热,放出的热量比原来多,故M点将向左上方移动。

(3)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水和硫酸钠,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4)实验①、②的温度不同,则实验①、②是探究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而要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必须保持其他影响因素一致,即加入的Na2S2O3溶液的量相同,即V1=10.0mL。

(5)实验①、③是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要探究硫酸的浓度不同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必须保持其他影响因素一致,即加入的Na2S2O3溶液的量相同,则V4=10.0mL,溶液总体积也须相同,溶液总体积为20.0mL,所以加入的水的体积V5=20mL-10.0mL-4.0mL=6.0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5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